功能性功能性全口义齿术的安全性如何
临床上,很多的牙科医生对于全口牙齿不感兴趣,因为全口牙齿整个操作的过程相当复杂,程序相当繁琐,患者就诊的时间相当长,复诊的次数相当多,而且相当不挣钱。然而,中国社会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全口牙齿需求也在逐年上升,那么如何做好一副全口牙齿呢?
一.功能性全口牙齿术的安全性如何
一:正确认识了解牙齿,增加使用信心
患者应尽量较长时间地戴用牙齿,初戴牙齿时出现的异物感、恶心呕吐、发音不清的现象,需要建立信心,克服困难,练习使用。
二:纠正不良咬颌习惯
由于口内长期缺牙,失去了上下牙间的正常咬颌关系,尤其曾戴过不适的全口牙齿而造成咬合关系异常,戴用新牙齿后人出现原来的异常咬合关系,影响牙齿固位和稳定,患者应对镜或请家人帮助练习,做吞咽动作时,上下牙咬住,此时观察到的上下牙咬合关系应该是上牙覆盖下牙,面形正常。
三:进食问题
口腔条件较差以及适应能力差而又有不良咬合习惯者,不宜急于戴牙齿、吃东西,可以先做咬合和发音练习,待感觉基本合适且逐渐适应后,再从吃小块软食开始,咀嚼动作要慢,避免大张口和过大的侧向咬合动作。
四:牙齿的保养
牙齿每天至少应使用肥皂水或牙膏彻底清洁一次,饭后漱口,刷洗牙齿切忌用各种药水、酒精等浸泡、消毒,一般只用冷水即可。
五:保护口腔组织健康
饭后取下牙齿刷洗,一方面可使口内感觉清爽,另一方面去了基托组织面的食物残渣,以免刺激粘膜,夜间睡觉时摘下牙齿,洗净浸泡于冷水中,使口腔组织得以适当休息,有利于组织健康。
医生和技师在工作上各有分工,医生负责医患沟通、制取印模、定颌位关系、试牙调合,技师负责做牙齿。
二. 全口牙齿的保养方法是什么:
1、全口牙齿的保养方法:初戴牙齿,由进食软性食物慢慢过渡到一般食物。
2、假牙不可随处丢置,应在固定的位置,防止损坏或者丢失。
3、如果出现牙龈或者口腔粘膜的压磨乃至溃烂,可暂时取下牙齿,但在就诊前半天必须戴上,以便使医生能正确检查出疼痛的原因和部位,进行修改。
4、日常生活中也不可疏忽对牙齿的保护和护理,坚持每天洗牙,并且饭后漱口,如果发现有色素沉积,可以使用药物或者工具去,夜晚睡前应把牙齿摘除并放于清水中浸泡。
5、有时候全口牙齿为了快速的适应,往往睡眠时间也戴着,这样可以更快速的熟悉和适应。
三.全口牙齿是如何固定的?
一般来说,上颌与粘膜接触面积较下颌要大,固位应较下颌好。除了大气压和吸附力这两个因素外,咬合平衡也是重要因素之1、若咬合不平衡,牙齿翘动,空气就会从边缘侵入,影响吸附力,造成固位差。
四.全口牙齿让你笑得动人 胃口倍佳
1.后退接触位(retrudedcontactposition,RCP):下颌生理性的最后位,肌收缩是获得该位的重要条件,后退的幅度大小主要是韧带决定.它位于牙尖交错位(ICP)的后下方,水平距离向后约0.5--1.5mm,垂直距离向下约1.0--1.5mm,距离的大小和方向主要取决于后牙牙尖高度.这个位置自从很久以来就认为是全口牙齿再造咬合关系的水平位置的最佳可适位,但是现代的观点有所改变,那就是最佳可适位是RCP前方约1.0mm处的位置.
2.下颌姿势位指端坐或直立,且不说话、不吞咽、不咀嚼时,下颌所处的位置.三种基本颌位中,它的稳定性是最差的.也称息止颌位或休息位.它与ICP在垂直距离上相差1.0--3.0mm,也就是说在垂直距离上ICP加上1.0--3.0mm就是下颌姿势位,换句话说就是息止合间隙就是1.0--3.0mm,但是应该因人而议,这里所说的是平均值.它也有无数个位置.
3.牙尖交错位(intercuspalposition,ICP)是指下颌处于牙尖交错合咬合关系时,下颌相对于上颌的位置.牙尖交错合(intercuspalocculusion,ICO),是指上下牙尖窝相对,达到最广泛,最紧密的接触关系时的咬合现象.它是全口牙齿再造咬合关系的最佳位置.所有口腔修复工作者都在寻找这个位置.垂直位置关系上是下颌姿势位减去1.0--3.0mm就是ICP,水平位置关系上就是RCP减去0.5--1.5mm就是ICP.(编辑3002)